当前:
北京北京
行业全行业
当前位置:首页>>资讯聚焦 >

资讯聚焦Reference News

江苏职校生 不高考也能上大学

来源: 人民日报 发表时间:2013-06-04 16:55:22

  中国的职业教育,总是让人欢喜让人忧。经济大潮的冲洗,日渐凸显这一教育路径的重要轮廓;但现实中的弱势地位与崎岖发展,却让职业教育徘徊在主流教育体系之外。面对流动路径狭窄、拓展空间有限、教育模式僵化等“拦路虎”,职业教育的改变已是如箭在弦,毕竟它的身上,牵系着全国半数学生的命运。

  近日,教育部出台指导意见,将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,重点探索“知识+技能”的考评办法,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。而在地方,职业教育一线的探索与改革也在不断展开,因地制宜地寻找跨越鸿沟的可行路径。

  本版今起推出“职业教育怎么走”系列,首篇聚焦江苏省中高职与本科衔接试点,看他们如何破解职业教育的“断头”难题。

  ——编 者

  对于陆枝钊来说,如果没有“3+4”高职与本科衔接班,可能就得“勉强去读普通高中,挤高考独木桥了”。作为江苏常州某高职院校的学生,他通过“3+4”衔接班不需要高考就有机会直接上本科。“由于没有升学压力,有更多时间可以自己支配。除了专业课之外,我的国画爱好可以继续发展。”

  据悉,2012年江苏在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5市先行试点,本科院校将教学要求渗透到中职或高职院校,学生升学只需要通过衔接院校的选拔。目前,第一批学生即将读完一年的课程。

  尴尬

  “进职校定终身”限定学生发展空间,纵向体系沦为“断头教育”

  “制造大飞机,既要有设计图纸和模型的科学家,也要有制造机身的技术工人。”业内人士指出,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亟待“转型升级”,探索中高职内涵衔接、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。

  在近日对于职业学校的调研中,记者发现我国普高教育和职业教育长期存在着“一条腿长、一条腿短”的尴尬局面。“职业教育处于弱势地位,甚至演变为‘差生教育’、‘贫困生教育’,社会认可度和吸引力偏低。”一位教育系统工作者说。

  同时,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,过早限定了学生发展空间。根据江苏职业教育专家的调查,学生在初中毕业后,对于未来的职业发展潜能还不能完全定型,约有30%的初中生其实适合上普通高中。而在现实中,即便在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省市,也普遍存在中高职之间基本分离、沟通衔接机制不完善等问题。

  “除了职业教育本身的质量有待完善外,很多问题都可归于一点,即职业教育从纵向看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,是‘断头教育’。”江苏省教育厅职教处处长尹伟民介绍说,学生进入职校后,只有少部分通过对口单招和注册入学继续深造,大多数面临“进入职校定终身”的状况。以江苏为例,1997年开始对口单招,这部分学生只占总数的8%左右;2011年开始实行注册入学,入学高校多以民办校为主,收费高、质量低,吸引力不足。“这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得不去读普通高中,走精英教育之路。”

  据介绍,在国外特别是欧洲国家,普高教育和职校教育作为平行的两个教育类别,同样具有纵向发展的完备体系。“职业学校毕业生继续升入专科院校、本科院校深造,读本科、硕士、博士都很常见,极大提升了职业教育在公众心目中的吸引力。而国际化一流的职业教育体系,一直都是实体经济背后的重要支撑。”一位教育界人士说。   

  破题

  实现同一专业一体化培养,形成“知识+技能”的选拔制度

  如何破解职业教育“断头”的难题?江苏省想出了办法,2012年正式启动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试点项目。

  按照尹伟民的解读,试点实行联合招生、分段培养,包括4种模式:一是中高职“3+3”分段培养,学生在中职学习3年,转段进入高职院校学习3年;二是中职与应用型本科“3+4”分段培养,中职学习3年,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4年;三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“3+2”、“5+2”分段培养,学生在三年制高职与五年制高职学习后,转段进入应用型本科学习2年;四是高职与应用型本科联合培养。

  “对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,有几个突破。构建了学制体系,打通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升学之路;开发了课程体系,实现同一专业方向的一体化培养;建立了招考体系,形成‘知识+技能’的人才选拔制度。”尹伟民说,试点还建立了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,比如中职毕业生应取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,高职毕业生应取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,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应取得“准技师”、“准工程师”资格证书。

  作为常州首次高职“3+4”衔接班的试点,刘国钧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就业处处长王国民说,去年“3+4”班最低录取分数达到当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,“我们和常州工学院合作,学生在高职读3年,本科升入二本。”由于试点项目广受学生欢迎,经批准,常州今年将继续招收270名“3+4”学生,牵头3所本科高校3所、6所职业学校。

  据了解,2012年首批71个试点项目涉及南京、苏州、无锡、常州、南通5个实验区内13所本科高校、32所职高院校和47所中等职业学校,实际招生4885人。一位“试点班”的女生表示,她去年中考成绩也可以择校读高中,但这样的模式既可在职业学校中学知识学技能,还能发展兴趣爱好。“更重要的是,把就业与升学较好统一起来,将来还有上大学深造的机会。”

  挑战

  试点招生名额单列尚不确定,衔接模式亟待针对性考核体系

  不过,在江苏先行试点的过程中,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新问题。对高校而言,试点不仅是一次教育改革,更需要在师资配备、课程一体化方面及时调整,对传统教学方案重新设计。“这意味着,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,人才培养由学术型向应用型转变,课程体系由学科型向工作过程型转变,质量考核由知识考试为主向能力考试为主转变。”有业内人士说。

  以刘国钧高职校为例,该校教务处处长黄小璜表示,“3+4”课程和以往中专和普高课程均不同,而是按照原有的中专及本科内容重新设计制定。“‘3+4’衔接班对学生的培养目标为本科文凭、学士学位及准技师水平。从中职进入本科,尽管无需参加高考,但接续本科高校是有入学标准的。”黄小璜说,对中职三年的各科成绩有明确要求,英语和专业核心课程需要测试,“混日子当然是不行的”。

  但体制的瓶颈,可能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“拦路虎”。“对于衔接入学的本科高校来说,能否在原招生计划的基础上将试点学生的招生名额单列,目前还是未知数。由于‘3+4’试点项目的目标是‘本科+技师’,而职业技能鉴定隶属于各级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管辖,对本科生获得技师职业资格证书会不会认同?”刘国钧高职校校长王亮伟坦言。

  “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,不仅仅依靠一个地方、一个部门的推动,而应搭建各方配合、协调的平台。”王亮伟建议,“比如人社部门可否调整技师职业资格证书的报考条件,或是通过政策引导,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和社会地位,引导大家重视职业教育。”

  与普高到本科通道的成熟模式相比,职校到本科的通道目前还在探索阶段。参加中高职衔接试点的学生,将在3年后升入大学本科。“教育试验不容许失败,因此在制度设计上要事先规划。在培养方式上,也应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,通过校企结合等方式引入多元资源,来配置师资、设置课程。”常州市教育局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处处长张健认为,传统单一的考核办法不再符合要求,应制定出更有针对性的评价和考核标准,以提高学校及学生的积极性。

  有人担心,在中高职与本科衔接的模式下,是否存在利益寻租的空间,甚至演变为部分学生不高考上大学的一条捷径?对此,尹伟民建议,具有社会吸引力的试点项目应该因时因地制宜,不能一窝蜂。目前的试点多从优势学校、优势专业开始;在试点经验成熟之前不宜盲目扩大范围,对于试点的学校要严格甄别和提高准入门槛,逐步推广,“否则就失去了试点改革的应有本意,良好的制度设计也就沦为一种形式。”
 

  1. 上一条:教育部:高等职业教育考试将逐步与普通高校本科考试分离
  2. 下一条:教育部国资委:国企要招聘更多高校毕业生

返回顶部 关闭本页